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哪個藝術家用憤怒繪畫

哪個藝術家用憤怒繪畫

發布時間:2022-02-26 01:04:27

『壹』 這是哪位藝術家的繪畫作品,作品名稱是什麼_

這個不是什麼名人的繪畫作品,只是普通的繪畫,網路上到處都有,沒有具體的出處的。

『貳』 陳詩宇:如何欣賞現代美術

許多人都對現代美術作品感到困惑和憤怒:「為什麼現代美術作品中有那麼多不明所以的隨機圖形?這難道不是畫家隨便亂塗的嗎?這有什麼藝術價值?小孩子也能畫成這樣啊?難道就是因為藝術家有名氣,塗兩筆就是藝術作品了?這有什麼技術含量啊?」
很明顯,提出這樣問題的邏輯是:這么兩三筆,我也能畫出來,那麼畫家和普通人有什麼差距?
而憤怒在於:連我都畫得出來的作品,居然賣價這么高?但是如果是我來畫,就是廢紙一張,這太不公平了!而且這么簡單的畫面,那些畫家一天就能畫好多張,這有什麼意義啊?這不是明擺著搶錢嗎?憑什麼讓這種破爛東西賺錢!這是公然的騙子!這個社會怎麼了?!
這次,我採取一種順應你心情的方式來為你解答。
既然你認為這樣的作品一般人都能畫出來,我建議你完全可以試試,是否能夠完整臨摹一幅抽象派美術作品?臨摹得一分一毫不都差?比如下面這幅蒙德里安的作品。你知道這幅畫價值連城,所以你完全可以仿作一下,來證明自己有沒有製作價值連城的能力。你必須使用和蒙德里安一樣的作畫工具,也就是僅僅是顏料、畫筆和畫紙/布。

蒙德里安的作品
對於一個沒有受過美術訓練的人而言,這顯然非常困難。即便允許你使用標尺畫直線,你也會因拿不準線條起點的位置而猶豫,更因為控制不住畫筆而使顏色總是漫過邊界而傷腦筋。更麻煩的是這種紅色和紫色,可能不在你的顏料管里,你得想辦法去調出這種顏色來。然後你還要花大量時間糾結水和顏料的比例以免讓色彩顯得太單薄。
你開始發現,完成這樣一幅作品肯定不是你原來「想像的那樣簡單」。
如果線條不是這樣規整,你就更抓狂了。你陷入這些你眼中「混亂線條」的定位里,並對准確調出豐富的色彩束手無措。估計你花上一周時間也完成不了下面這張康定斯基的作品,並做到完全一致。
好在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也不是你想像中的「一天就能畫好多張」。他們大概用了和你差不多的時間,甚至比你所花更長的時間,去完成這樣一幅作品。

康定斯基的作品
於是你說:嗯,這么說來,這些畫作在技術上還是有些勁道的。好吧,我承認畫家比我會畫直線和曲線。但是這種構圖算什麼呢?就這么幾根線條,幾塊顏色,既不像豬又不像鴨,這畫的到底是什麼呢?要是不拘泥於臨摹,我也能隨便塗幾筆,取名無題,掛在牆上展出了。
如果你真的這樣想,那麼恭喜你,你剛開始學習如何去欣賞藝術作品。
在這里,我要強調的也就是這句話:欣賞藝術作品時,永遠都要思考藝術家為什麼要這樣表達。
我還要澄清你的一個誤解。你以為這些藝術家跟你一樣不會畫畫嗎?並不是這樣的,你可能認為一幅人體素描「很顯功力」,你也看到了有許多人在街邊販賣人像速寫,二十塊一幅。你要知道,你在美術館里看到的任何作品的創作者們的素描功底都不遜於街邊速寫。當然,如果找他們給你畫人像速寫,肯定不止二十塊一幅了。不僅如此,大多數中國美術生在寫實畫作方面也相當扎實。對於一個經過四年美術專業訓練的人而言,畫出一張讓你驚嘆「好像照片啊」的畫來簡直是小菜一碟。
你要相信藝術家們永遠比你要會畫畫。你所能想到的繪畫,大多已經被他們實踐過了。
於是你得思考,既然這些藝術家們能夠去描繪人物、風景、建築等等你所熟悉的對象,為什麼他們不這么做?他們為什麼要採用這樣不同尋常的方式?
藝術不是模仿。這句話在藝術界幾乎是常識,但是你不一定能很快意識到。你喜歡按一般人的認識以及你原來的口味去品評畫作。有時候你會有點個人的審美感,比如你對藍色很敏感,那麼那些以藍色表達為主的作品就會讓你有所思。那麼我們為什麼不把這種思路擴寬,以便我們欣賞更多的畫作呢?我再來告訴你四個常識。
第一,顏色在繪畫里是平等的。
為什麼要偏愛鮮艷的色彩而忽視深色呢?為什麼認為朦朧的淡色無法塑造鮮明的形象呢?為什麼認為白色的空間是毫無意義的呢?有的畫家喜歡在深色區徘徊,在你眼裡是不是就是一團泥巴呢?而且,這樣的畫家很有可能喜愛用褐色畫雲朵,用深到發紫的紅色畫街道,用介於泥巴和煤炭之間的顏色來畫人的面部。你能否看出這些顏色的區別呢?你是否會因為整幅的深色而忽略上面的幾抹亮色呢?或者會因為整個畫面的清麗而抱怨那幾筆難看的深色?
請不要歧視任何一種顏色,更別說是顏色區了。當然許多藝術家會有對顏色的偏愛,但那不是你的權力。既然是你在試圖學習和觀賞藝術家的作品,就請仔細地看深色區和淺色區的區別,請看藝術家偏愛什麼顏色,請看主體色彩之外的環境色,請仔細地觀察。(別只顧著看到那些常色,廣告商才會喜歡用鮮艷色彩吸引小孩子呢!)
一個合格而深刻的藝術家,會為他畫面上的一切色彩負責。並且,抽象派藝術會對此更為負責,因為他們不必順從現實的色彩,只顧著在構建自己的話語世界。如果你真的想問他們:「為什麼這里有一團莫名其妙的黃色?」相信我,如果是一位友善而富於激情的藝術家,他說不定會就此唾沫橫飛地回答半個小時。
第二,線條在繪畫里也是平等的。
你以為這一條與上一條類似嗎?不,並不是。這一條比上一條要困難多了。因為許多人都能說出色彩的不同,卻無法理解和解釋線條的不同。我想說,既然你知道文檔中的加粗是表示強調的意思,你就應該了解繪畫中的線條處理也有各種不同的意義。
再次強調,藝術不是模仿,我們不生產一模一樣的字體。花樣字體本身也是借鑒了一些藝術思維。我們要讓整個畫面表現藝術家眼裡的美感,或者是情緒、思想、事件等等,我們當然要採取不同的線條。這里有幾個問題,你可以在欣賞線條造型明顯的作品時好好思索一下:
為什麼畫面的這個位置有這根線條?
為什麼這根線條這么粗/細?
為什麼這里是彎/直的?
為什麼這跟線條這么平滑/粗糙?
為什麼這根線條是這個顏色的?
為什麼這一塊是用線,而那一塊是用面?
欣賞畫作有時候就是幾個簡單的角度而已,並非許多人想的那樣神秘莫測。有些人看到別人評論畫作時,一會「XX主義」,一會「XX風格」,一會「意境」,一會「符號」,就覺得內涵深刻高不可攀,常人不能理解。我建議,在你開始學習欣賞美術作品時,不妨先從上面這些簡單的問題和回答中累積經驗,過了一段時間,你就能夠摸到那些「XX主義」的門道了。切忌一開始就從「XX主義」或「XX風格」入手,這樣你會錯過太多具體作品的精彩之處了。
一個合格而深刻的藝術家,會為他畫面上的一切線條負責。線條之所以為線條,都是有來源的。我們來舉個例子,中國人非常熟悉的梵高,他的繪畫非常注意線條的使用,他並不是一個熱愛立體面的畫家。下面是他的一副自畫像。你可以觀察到整幅畫幾乎都是由短促有力的線和點組成,圍繞著人物形成一個圈。梵高一生創作過許多自畫像,業內認為這些短促的線條是他精神狀態的一種表現,越是臨近他自殺時的作品,這種線條特徵就越明顯。如果你有幸看過梵高的原作,那麼你就會欣賞到這些短促用力留下的油畫顏料的形狀,像是化石一樣保存了梵高當時的情緒。(是的,你可以想像一下你用筆使勁往畫布上戳的心情)

梵高的自畫像之一
線條十分重要,線與線交錯形成二維面,它是繪畫之所以成為二維藝術的基石。同樣線條也是所有三維藝術的基石,只不過在整體的框架下,面更能影響到三維藝術的大局。如果你看不懂線,你就幾乎與「造型」一詞無緣,於是你便完全搞不懂「這畫的到底是什麼」。
扯一點專業思維,「畫的到底是什麼」就是造型,造型造的是什麼,純粹就是看線條的組合。因此倘若你對具體的線有所觀察,你就應該不至於對這個問題毫無想法。一根線,可能是一根鉛筆、一根樹枝、一條路、一根電線、地平線、牆的轉折線、某行文字的下劃線……線不會來的那樣離譜,如果你的思維更開闊一點,你也能體會到藝術家用線表達的憤怒、沮喪、困惑、恐懼……下面這張最近引起公眾注意的盧西奧·豐塔納的《ConcettoSpaziale, Attese》。畫面非常簡潔,就是在紅色的畫布上有幾道刀割破的痕跡。你可以明顯注意到,整幅畫只有兩個元素:紅色的背景,筆直的黑色的割破線條。這兩個元素代表什麼呢?紅色,可能是激情,也可能是憤怒;割破,可能是一種突破,也可能是一種暴力。割破的角度並不整齊,但也不凌亂,可能具備理性的控制。不管如何解讀,你都能抓到「紅色」和「割破」這兩個明顯的關鍵詞。你沒辦法繞開這兩個元素,這是作品對我們想像的限制,也是給我們提供的空間。

盧西奧·豐塔納的極簡主義作品
網上現有業內對這幅作品的解讀是:
作品的副標題是義大利文attesa和attese,分別是義大利語中的等待和期望的動詞和名詞形式,據說意義是觀者原本「期望」看到一個正常畫面的想像空間,但豐塔納一刀毀掉了這個「期望」。藝術家封塔納(1899-1968)最為人知的藝術貢獻在於其一系列「割破的」畫布。他因此成為極少主義的始祖。1949-1950年間,封塔納開始刺穿其畫布,他說,「打破了畫布的空間,好像在說:自此我們可以自由地做我們喜歡的了。」封塔納同時也將其視為一種喚出的無限,聲稱「我創造了無限的一維。」
第三,藝術家們在創作時幾乎不考慮觀賞者的意見。
剛好近來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提問:」為什麼現代詩多半是些表達得不知所謂的語句組合,卻還是那麼多人去寫?「這個問題當然是大膽坦誠地表現了提問者的無知無畏,在許多詩歌愛好者看來應該是很欠揍的。這個問題下面有許多精彩的回答,都可以借鑒到本文開頭那個問題上。鏈接在這 http://www.hu.com/question/20785495/
不過我覺得最需要強調的是這句話:「對於詩人來說,讀者是(最)不重要的。」
同樣,對於現代藝術家們,觀賞者也是最不重要的。你絲毫不用顧慮你的想法會影響到他們的創作。藝術家是一群埋頭描繪自己內心的人,他們創造個人藝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思想。當你開始指責他們胡塗亂抹時,很遺憾你又錯過了一次學習新的藝術語言的機會。
說真的,每次我看到那些對現代藝術表示抗拒的人,我都覺得他們個人的表達也真的很程式化。換句話說,沒有絲毫新意,還在不斷抵制新意,表面上是在維護傳統的話語權,實際上是在展現他們的腦子有多麼匱乏。特別是一些作品,在許多人看來早已能夠接受,在另一些人看來仍然如洪水猛獸。比如上面所引用的蒙德里安的色彩構成,已經成為服飾家居建築時尚的流行元素之一,不少人都對其中的平衡美感有所感知,但仍然有些人認為這樣的作品「毫無技術含量」,我便不能不懷疑這些人的審美智商低於平均水平了。
第四,對藝術作品的解讀沒有標准答案。
這句話放在這里,是要警示那些總是對標准答案有強迫症的人。他們有兩種表現,一是特別怯於表達觀點,總覺得自己對作品的看法不夠「正確」,非常擔心自己的看法不符合那幅畫下面的小標牌上的文字;另一種則是特別能指點江山,總覺得一類作品是藝術標桿,無上崇高,而其餘的都很荒謬,荒謬到應該從這個世界上被抹消。
唉,完全不知道這些人在固執什麼。說了嘛,藝術家是完全不會考慮你的想法的,你的想法是完全不會影響藝術家以及藝術產業的。沒人給你的藝術水平打分,你幹嘛那麼在意其他說法啊?你看到什麼,就是什麼。但是也別想著要維護什麼,根據什麼,堅持什麼。如果你有條可理,可以順著一種思路理解。解讀與解讀之間沒有正誤之分,只有高低之別,但是前提是你得真正地表達出你的解讀。
對於平常人而言,美術館是一個學習和提高自己審美水平的地方,是一個做思維訓練的地方。美術館是一個社會教育的場館,一個沒有美術基礎的人進來,應該是跟進入圖書館一樣的心態,絕不應該在沒有仔細閱讀完一本書之前對此擅作評價,不是么?
你最大的固執,應該發揮在對一件具體藝術作品的解讀上。你應該像鑽研一道數學題一樣去解讀一件你中意的藝術作品。你應該堅持採納多方意見,擺脫你對一件作品的困惑,而不是堅持認為「我看不懂這件作品」是一件很高尚的事情。這種自以為是的行為的愚蠢程度就跟諱疾忌醫一樣。
目前看來,大多數人看不懂作品的緣故,只有兩種:一是藝術品有高度,解讀者思維不夠高度;二是藝術品沒什麼高度,解讀者有標准答案強迫症。介於目前國內當代藝術都沒什麼高度,所以第二種情佔了大多數情形。
現代藝術本來就有「藝術生活化」和「生活藝術化」的口號,藝術家們最喜歡的就是把生活和藝術放在一起。欣賞者們也完全可以跟隨這樣的號召,去親近那些被藝術家們從神壇上拉下來的藝術。藝術作品是個人的,從個人到個人,由個人創造,也由個人解讀。所以只要解除你的標准答案強迫症,相信你很快就能開始欣賞現代藝術作品。

『叄』 有哪些當代藝術家的繪畫作品是有關於宗教的或宗教對他們影響很大的

張大千、葉淺予、吳作人、邊巴次仁、赤增繞旦、杜吉頓珠、拉布次仁、洛桑丹增
關維興
紫荷---中國國畫工筆畫家 原名:李怡靜

『肆』 憤怒藝術化的結果是悲劇,暴力美學,喜劇,崇高藝術哪一個

無論是文學藝術中的悲劇還是喜劇,都根源人的現實生活,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和表現。然而它們又不能簡單地等同於現實生活。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悲劇」一詞,人們也常常把一些不幸的、痛苦的事情稱作「悲劇」,然而嚴格說來,這只是一些「悲慘的事件」,不屬於美學意義上的悲劇。現實生活中的悲劇與文藝美學的悲劇在內涵上的區別可以有如下幾點:

第一,現實生活中的悲劇概念是極廣泛的、不嚴格的、零散的,它與「悲慘的事件」等同。而藝術中的悲劇卻是一個非常嚴格的審美形態,其首要任務是描寫尖銳激烈的社會沖突,並且代表進步正義的一方暫時毀滅,激發人們崇高的審美感。

第二,現實生活中的悲劇可以是必然的,但絕大多數是偶然的,一般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發生。但藝術中悲劇都涉及人與人或人與社會之間的沖突,悲劇的發生具有歷史的必然性。

第三,現實生活中的悲劇可以以丑為對象。但藝術中的悲劇主人公必然代表正義的力量,策略上可能有缺陷,但倫理人格上必須是完善的。

由此,我們可以給美學意義上的悲劇范疇的內涵作這樣的界定:悲劇體現了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實際上不可能實現之間的悲劇性沖突。其中,「歷史的必然要求」是指那些符合社會發展規律,代表民意的正義、進步的力量,或是善良、光明、美好的傑出代表,就是那種既符合真、又體現善的崇高勢力;「這個要求的實際上不可能實現」,是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舊勢力暫時占據優勢,阻止代表「歷史必然要求」的理想的實現與追求,並使它們遭受暫時的挫折與失敗,使其合理要求得不到實現。

魯迅先生關於悲劇也有過一句著名的論斷:「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是從悲劇的最終結果上來認識悲劇的本質的,悲劇最終是以「人生有價值的東西」的「毀滅」而結束的。「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正是符合歷史必然要求的東西,正是這種有價值的人生的被毀滅,客觀上賦予了人生以一種非常嚴肅的意義,進而使人們在同情與憐憫之中萌生了對善良、正義和真理的渴望,形成了一種悲劇性的審美效果。

這里,我們可以從三方面闡述一下悲劇的美學特徵,以加深我們對悲劇范疇的理解。

第一個特徵,悲劇的主人公必須是正面人物。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悲劇總是摹仿比我們今天的人好的人。」這就規定了悲劇主人公善的品格。這里所說的「正面人物」,是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它既包括英雄人物,又包括那些默默無聞的平凡的小人物(《祝福》中的祥林嫂),但是他們共同一致的品格是進步、純潔、善良。

正面人物是多種多樣的,其內心世界也是豐富多彩的。有的悲劇主人公不但以美的魅力去吸引觀眾的注意,而且以善的品質去引起觀眾的同情與憐憫。如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他們以死殉情,用人文主義克服家族封建意識;還有的悲劇主人公內心深處充滿了真理與謬誤、進步與落後的激烈斗爭,斗爭的結局是:主人公內心深處的真制服了假,善克服了惡,美戰勝了丑,然而卻在這一傾刻遇到失敗或毀滅。如莎士比亞的悲劇《奧賽羅》中的奧賽羅、《李爾王》中的李爾等。之所以悲劇主人公要是正面人物,這主要原因是為了喚起人的同情感,產生悲劇效果。

第二個恃征,在悲劇沖突的展開中,用美的毀滅來否定丑的存在。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充滿了善與惡、進步與落後的斗爭,新生力量在強大的邪惡勢力之下暫時毀滅了,失敗了,造成了悲劇,但是,悲劇可以摧毀一個崇高偉大的人,卻不能摧毀一個人的崇高偉大,美的被毀滅只是具體形式,其精神卻完全戰勝了丑和邪惡勢力。如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取火造福,而被判永久鎖在懸崖絕壁上被凶鷲啄食肝臟,豈不悲壯!然而他的精神之壯美卻永遠存留天地之間,並徹底戰勝了宙斯的兇殘。

第三,從悲劇效果來看,憐憫、恐懼、陶冶、凈化、提升——這是欣賞悲劇逐步展開的心態感受。這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悲劇必然首先要喚起人們的憐憫和恐懼之情,進一步在領略悲劇美的過程中,使自己的心靈得到陶冶和凈化(即情感上的熏陶、感染與升華)。「恐懼」,是因為美的毀滅而引起的驚駭之情,但這種恐懼要適度,過多或不足,都可能影響悲劇的效果。由於悲劇的特殊性,它不但給人莫大的審美愉悅,還會給人以真的啟迪:理想的道路並不平坦,而是充滿了艱辛曲折;要實現理想目標,必須經受住挫折,准備付出代價,以贏得更加光明的未來。

我們再來看喜劇。喜劇在通常情況下被當作戲劇的一種類型,但作為美學范疇的喜劇,它指的社會生活和藝術領域中一切喜劇性的審美現象。同悲劇一樣,現實生活中的喜劇與藝術美學中的喜劇也不能等同,其區別是:第一,現實生活中的喜劇現象較為廣泛零散,沒有一定的集中形態,因之不一定具有審美價值。而藝術中的喜劇則具有強烈的審美形態,既表現了現實中的喜劇性沖突,又表現了主體的審美態度;第二,現實中的喜劇現象可以是必然的本質的,但大量卻是偶然的(如善意的挖苦、譏笑),但在藝術中,喜劇必然排除偶然性,並且集中表現喜劇性本質;第三,現實中的喜劇缺乏鮮明的否定性,有時還可以偽善的面目出現,但藝術中的喜劇具有鮮明的否定性與批判性,它是美對丑,善對惡的徹底勝利。

如果說悲劇是通過五對美的暫時的優勢而表達人生的嚴肅,並揭示美的理想的話,那麼喜劇則是通過對丑的徹底否定和批判,來表達人們對美的理想追求,並體驗勝利後主體人格的愉悅與輕松。質言之,悲劇是對美的間接肯定,而喜劇則是對丑的直接否定。喜劇在其具體形式上,主要表現為名實不符、以假亂真、當眾出醜等。這里我們結合論述喜劇的基本特徵談一談。喜劇的特徵有如下幾點:

第一,揭穿舊勢力、舊世界的內在空虛本質和無價值形式,以激起人們最後埋葬它的勇氣和力量,這是喜劇的最基本特徵。魯迅先生在講了「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之後,緊接著又說:「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喜劇的真正本質就在於,當丑的惡的東西已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依據,但仍與善進行掙扎,並以美的形式來掩飾其空虛、愚蠢的內容,因而呈現出種種可笑的丑態,使審美主體在自由、輕松的感性形式中,以笑來嘲笑、揶揄丑。人們在嘲弄醜時,看到了惡的渺小與空虛,因而體現出告別舊勢力的自豪、優越、愉快的審美感。

第二,笑是喜劇的最基本的表現形式,笑也是喜劇性在欣賞者生理上的集中反映。喜劇來自笑,通過笑的形式才得以實現人格的輕松。也只有當笑用於否定丑、肯定美時,才構成喜劇。什麼是笑?美學史上,許多美學家對此作過有意義的探討。德國哲學家康德認為:「笑是一種從緊張的期待突然轉化為虛無。」因為他認為在一切引起活潑的憾動人心的大笑里必然有某種荒謬悖理的東西存在著;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喜劇性的笑是「感性形式壓倒理性內容,從而表現其空虛。」柏格森強調「笑是處於內在矛盾對立的對象中的機械性壓倒生命性的結果。」馬克思認為笑首先是人對社會或藝術中的喜劇現象所處的一種主觀態度,是對丑的東西的一種情緒上的反映,因此笑的內容是社會性的。通過這些論述我們可以看到,笑與人的不正常的語言、行為等因素相聯系,也與日常生活中的背離情理的現象有關,如成年人頭上戴一頂嬰兒帽,一個現代裁縫扮演一個羅馬大將去演悲劇,一個猴子穿上一件上衣等都會令人發笑。喜劇大師卓別林在《摩登時代》里扮演的工人擰螺絲的動作,是機械的生產動作形成的。後來,成了習慣動作,見了什麼都想擰,便十分滑稽可笑了。

第三,誇張也是喜劇的重要表現形式。如堂吉訶德的形象便融入了許多誇張手法,卓別林的喜劇動作也是通過變形誇張進行的。但是誇張要抓住實質,表現要適度,否則就引不起喜劇性美感,反而可能生厭、流於淺薄。

隨著時代的變化與進步,悲劇與喜劇在其內涵和形式上都將有很大的變化,隨著人們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提高,對於悲劇和喜劇的效果將有新的獨特的理解。如對於悲劇主人公的失敗或滅亡的命運,也不止停留在一般的憐憫同情上,而是升華到更高的境界,即在內心裡產生這樣的慾念:為了人類的理想,為了我們能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而斗爭,這樣悲劇在更高的意義上就成為催人向上的力量。再就喜劇來看,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藝術的喜劇表現往往也以正面人物為主人公,但此時並不是以諷刺和否定為主,而是親切地微笑著表現正面事物的風味,肯定和贊揚美的事物,有時候也通過善意的笑聲使人們意識到自己也有類似的缺點和錯誤,在笑聲中人們悄悄地和自己的過去告別,並從中獲得否定自己的錯誤走向更加美好生活的勇氣。

在和平社會環境里,喜劇將成為人們越來越喜愛的審美形式,人們嚮往輕松愉快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提高喜劇的審美格調和品位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要注意表現人民內部生活的喜劇,要用幽默來襯托正面人物的優秀品質,用喜劇活躍人民的精神生活。總之,在建設高度精神文明的審美實踐中,我們固然需要塑造崇高的美,但也需要創造出反映明朗歡快生活基調的喜劇的美。

『伍』 當藝術家不承認作品是自己畫的時,你拿他怎麼辦

藝術家卡迪·諾蘭
2015年5月,在佳士得紐約的一場拍賣會中,藝術家卡迪·諾蘭的作品《Bluewald》以980萬美元的高價售出——這讓她成功躋身「十大最貴在世美國藝術家」榜單,並成為了其中唯一的女性。

藝術市場的怪咖
卡迪·諾蘭《Oozewald》

作為在世的女性藝術家中作品拍賣價格最高的一位,卡迪·諾蘭一直都是藝術界炙手可熱的寵兒。但諾蘭對藝術市場充滿反叛的態度,曾經數次讓她登上藝術報道的頭條。
卡迪·諾蘭作品

在眾多藝術家想把自己的作品送進各大拍賣會場時,諾蘭卻對作品出現在拍賣中,保持著極其謹慎的態度。她常常拒絕展出作品或放棄作品的所屬權,只因為不願意讓觀眾在不合時宜或有失水準的場合下看到她的作品。
卡迪·諾蘭《Bluewald》,1989年

2011年,諾蘭在紐約蘇富比的夜場拍賣當晚,公開宣布放棄作品《擠牛奶的牛仔們》的著作所有權,而這件作品的估價就高達35萬美元。這件創作於1990年的鋁板絲網印刷作品,在某些方面出現了磨損——而諾蘭堅定地認為,這件被損壞的作品毀掉了自己的名譽。根據美國的相關法律,諾蘭公開否認這是她自己的作品。
卡迪·諾蘭《Cowboys Milking》,1990年

而當拍賣行認同了諾蘭的行為後,這件作品的委託者——來自曼哈頓的藝術經銷商被迫接受了這件不能公開出售的作品,數百萬美元的經濟損失讓他憤怒地將諾蘭告上了法庭。
卡迪·諾蘭《Chainsaw Cut Cowboy Head》,1990年

這樣的糾紛在諾蘭身上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她不僅對拍賣行、畫商有著極為嚴苛的要求,對鍾愛她的收藏家也是毫不留情。她還曾迫使眾多著名藏家在展示或出售她的作品時,公開發表免責聲明。在2012年巴塞爾藝術展上,藝術品經紀人Christopher D'Amelio按照諾蘭的要求,曾公開表示:「諾蘭女士認為我並不是其作品的權威專家。」
卡迪·諾蘭作品

挑剔的諾蘭既讓藝術市場感到無比頭疼,卻又不得不承認她的作品具有極高的價值。但諾蘭面對他們時,總是堅持自己的原則:一旦發現作品上出現了哪怕是最細小的損傷,她都將放棄該作品的著作所有權。
卡迪·諾蘭《Sociological Model》,1984年

一位藝術家的名譽價值是遠遠高於金錢的,叛逆的諾蘭永遠不會屈服於市場。完美地將自己的作品展現於公眾的視野之中,才是她最在意的事。
卡迪·諾蘭《Widewalls》

女承父業

或許,很多人聽到卡迪·諾蘭的名字時會有一絲絲熟悉,沒錯,她正是美國藝術家肯尼思·諾蘭(Kenneth Noland)的女兒。肯尼思·諾蘭是戰後美國抽象派繪畫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也被視為「色面繪畫」中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
藝術家肯尼思·諾蘭

肯尼思·諾蘭的「靶子繪畫」在抽象畫派中獨樹一幟

卡迪是老諾蘭和自己第一任妻子的孩子。1956年,卡迪·諾蘭出生在美國華盛頓,她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三個孩子都繼承了父親的藝術天分,如今都是頗有成就的藝術家。妹妹Lyn是一名女攝影師,曾經獲得過艾美獎;而弟弟William則是一名雕塑家,在杜克大學任教。
卡迪·諾蘭《This Piece Has No Title yet》

卡迪·諾蘭《Cart Full of Action》,1986年

但在三個孩子中,最出色的還是卡迪·諾蘭。從莎拉勞倫斯學院(Sarah Lawrence College)畢業後,她就一直在紐約生活、工作。她的第一次個展在位於曼哈頓的White Columns中舉辦,而在之後的1991年,她又參加了惠特尼雙年展,並且成功獲得了整個藝術界的關注。

『陸』 全球知名藝術家網站著名繪畫藝術家

全球當代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戴帆,最著名的就是他的「宇宙宣言」,涉及的藝術領域包括宇宙太空藝術、自動控制裝置藝術、生物材料、空間觀念藝術、計算機虛擬藝術、人工社會、超現實神話、園林建築、觀念攝影、海報裝置、觀念雕塑、數學繪畫、自然現象的藝術化等諸多領域 、奇異虛擬物種。

『柒』 有一個國外藝術家會在某個場景里在別人的身上畫畫,然後那個人就嵌入了那個場景。請問那個藝術家的名字和

人體彩繪⊙▽⊙這種藝術家外國很多的~ 義大利的GuidoDaniele 米國的克雷格特雷西.多的是誒~~

『捌』 何為藝術農婦模仿大師繪畫補貼家用算是「侮辱藝術」嗎

網路里,將藝術解釋為是藉助一些手段或媒介,塑造形象、營造氛圍,來反映現實、寄託情感得一種文化。而好的藝術,往往具有美學價值或者哲學價值,但不一定具有大眾層面的娛樂性。所以文學是藝術,美術是藝術,音樂是藝術,舞蹈是藝術,攝影、戲劇、電影都是藝術,它出現在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每個人,都有創造藝術的機會。雖然很多藝術家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並且很多都是批評和譴責。但他們的不滿來自於:臨摹畫作是正常的,但是臨摹之後賣錢,而且賣的那麼便宜,讓人們誤以為周春芽的作品,給大師帶來負面影響是不應該的。這便是網友們需要注意的,在誇獎這位女士在畫畫模仿方面的天賦時,也不要盲目起鬨,這名女士畫的畫與周春天芽的畫達到了形似但卻並不神似,並且在一些畫作專業處理技巧方面也是無法相提並論的,所以我們在簡單欣賞畫作的同時也應該保持對名家的尊敬。

『玖』 西班牙內戰時期,藝術家用什麼表達憤怒

西班牙內戰時期,藝術家的憤怒卻躍然於畫筆之。1937年,正當西班牙內戰烽火連天之際,畢加索受革命的共和政府委託,在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上為西班牙館作了一幅巨畫,這就是他一生最著名的傑作《格爾尼卡》。他選擇格爾尼卡這個被敵軍狂轟濫炸的小城作為畫題,使之成為最早對法西斯暴行予以揭露和控訴的偉大作品。當然,他還是以自己的抽象手法憤而為之,初看之下人們只見牛頭馬面猙獰可怖的圖樣,慢慢才發現藝術家滿懷激情刻畫了在敵機狂轟濫炸之下無辜受害的軍民。

在這里,雖然仍不免抽象手法固有的狂亂和迷惑,藝術家的憤怒卻躍然於畫筆之間。他在右邊畫了一個在被炸的房屋內高舉雙手拚命呼喊的人;他的旁邊一位婦女已跑出屋外,但她的一條腿卻卡在後面拔不出來;她的上面有一位婦女從窗口伸出頭來,那隻舉在最前面的手拿著一盞油燈,她的頭頸像一陣風那樣往後縮得很小,人們形容她是已被炸得無處容身的自由女神。

而在畫幅左邊,以牛馬形象代表敵機轟炸那種惡魔般的力量,因此馬蹄下躺著一位已死的士兵,他的眼睛一橫一豎已失去原形,他的右手還拿著一把斷劍和一枝完整的花,左手則五指張開空無所有。在士兵的左手和破碎的頭顱之上與那個張狂而可怖的牛頭之下,畫了所有人物中最觸目驚心的一組:一位母親抱著死去的嬰兒仰天痛哭,她毫不畏懼牛頭的威脅而發出氣沖霄漢的控訴。這一組母子形象很容易令人想起那幅和平年代親情濃郁的《母與子》,兩相比較更覺得藝術家對戰火煎熬之下生離死別的慘痛作了深刻的刻畫。

雖然這幅畫並沒有引起轟動,卻表明了他一貫注重社會問題的創作傾向。他的畫作還表現了藝術家對工農大眾貧苦生活的同情和對強權、暴力的憎恨。例如他的《夢》,借船艙擁擠不堪的一角表現平民百姓難以為生的困境,而以夢象徵他們的旅程則更有難言的苦辛。貝克曼最著名的作品《啟程》更是對納粹統治恐怖暴行的控訴。

他採用中世紀藝術的三疊屏形式畫了3幅相連之畫,左右兩幅畫分別表現人民遭捆綁逮捕和鞭打受刑的情景,幽暗的色彩和駭人聽聞的折磨揭露了德國法西斯的罪惡統治;而中央大幅畫則是碧海藍天,一條小船已離岸啟程,船上站著一男一女和一位抱著嬰孩的母親,男女的形象具有抽象手法的怪奇,含義比較晦澀,至今猶有各種猜測。但此船的啟程和它的明朗色調無疑表明藝術家擺脫迫害、逃離魔窟的期望。

實際上希特勒上台尤其是實行法西斯獨裁統治之後,一向提倡反傳統、反專制的新派藝術家無不遭到迫害。我們這里提到的所有表現主義大師除馬爾克早死、康定斯基較早遷居巴黎外,他們都受到納粹當局的迫害:貝克曼被迫避居荷蘭,基希納甚至被迫自殺;諾爾德和柯克西卡也都備受迫害,前者的畫室被毀,戰後才恢復創作,後者則遷居倫敦,隨後積極參加反法西斯的斗爭。在義大利,高舉激進的抽象藝術大旗的是未來主義。

這一派藝術家在1910年先後兩次發表有關未來主義繪畫的宣言,強調新的未來藝術要與一切傳統決裂,號召取消一切博物館、圖書館和學院,反對一切模仿的具象藝術,主張新時代之美是速度和力量之美、運動之美,尤其是機械速度之美。他們認為風馳電掣的汽車比古典的勝利女神更美,要求繪畫以新的抽象手法表現這種狂熱的運動感。

對畢加索本人來說,他這個新古典主義階段也有其深刻的潛移默化作用,例如他此後創作的更為抽象的畫作就被人們稱為抽象的古典之作,內蘊更見深厚了。其中著名的作品如《三舞女》,在形體扭曲和肢解之餘又具有昂揚迴旋的氣韻,這不能不說與古典的《三仙女》毫無聯系。另一方面,這幅畫在抽象表現手法上也較前更進了一步,舞女的形象雖不以方塊割裂卻大膽變形,或者乳房變成眼睛,或者黑發頓現紅發,還有直如木桿的雙腿,背景和細部還直接貼以牆紙和剪邊布頭之類,色彩則隨其舞姿而有眼花繚亂的豐富,稱之為抽象的古典作品一點也不為過。

『拾』 用鮮血創作繪畫,藝術家是有多拼

之前我也看過一個關於這方面視頻,是國外的一個藝術家用自己的血作畫,藝術家的世間不是常人能理解的,只能用一個詞表達「嘔心瀝血」

與哪個藝術家用憤怒繪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18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18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84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33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793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3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46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86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984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867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70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29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2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5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35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09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19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0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08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28